第30章 70年代2【1 / 2】

吃商品粮的票就要多一些,比如粮票,肉票,油票,煤油票,豆腐票,煤票,鱼票等。

母亲拿着布票,买了一丈布,用了六尺的布给大姐做了一套衣服,大红色让整个屋里都亮了起来。加上家里剩余的布,母亲勉强给缝了一床被子做嫁妆。

更多的时候,是人们自己用棉花纺织成布,买颜色自己染布,颜色一包一毛,在那时候相当的贵,一包能染两丈布,为了省颜色,裤腰的部位都不染,依旧是白色,上衣盖下来看不到,所以只把露出来的染了。

很快,结婚的日子到了,男方是部队的退伍军人,因为受了伤回家了。

但是男方给的彩礼高,夭月的父母就同意了,彩礼给的是当时的最高级别,三转一响。

所谓三转就是:缝纫机,自行车,手表,一响是收音机。

随礼的人,大多都送的布,关系近的六尺,关系远的两尺,一尺布两毛8分钱,再者就是送5元的被面子。

夭月看到一个才上桌,不到30秒就没了,睁大眼睛看着他们风卷残席,这是得饿了多久啊!

这时二姐偷偷在她耳边说:“一般红白事,大家都会饿一天,第二天去吃席。咱娘每次都是带着你哥去。”

夭月感叹道:“这要是家里多几个儿子,还怎么活啊!”

二姐点了点头:“还好,咱家只有一个。”

婚后一个月,二姐抽空带着夭月偷偷去看大姐,才知道这位姐夫,自从受伤后,就一直断断续续的吃着药,家里的活几乎全是她大姐的。

大姐苦涩一笑:“也许,这就是命吧!”

他们二人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,夭月从空间戒指里偷偷拿出两斤黑糖(就是现在所说的红糖),临走时藏在了大姐的衣柜里,就急步离开了。

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,地开了(解冻),农活非常忙,要翻地,种玉米的地,要将之前的玉米根挖出来,处理掉上面的土,拿回家烧饭用。

这里由于气候关系,偏寒冷,所以每年只能一种,种玉米就不能种麦子,二选一,地属于生产队,所有人一起种,收的时候,交完公粮,根据公分多少发放粮食。

成年男子每天10公分,女子6公分,小孩子3到4公分。每个生产队发放的都不一样,有的1000公分一斤麦子,有的2000公分一斤麦子。

公分完不成交钱,所有的公分完成了,多余的粮食都会分给大家。

地里,人们牵着骡子或者马犁地,牛速度太慢了,所以老人经常说小孩子:你看你慢的和牛一样。

清明前后,先种玉米,随后豆类,荞麦,糜子,谷子(小米),土豆荏(紫苏)等。

给地里上化肥,拥粪,等长出苗来,就有草了,便开始除草。

转眼就到了劳动节,夭月手里拿着锄头锄地,二姐在拥玉米,上肥料。下午他们还要去收菜籽,菜籽用廉架(一种农具)打下来,然后扬场,晒干,弄干净,送去油坊榨油,最后统一分发。

夭月记得母亲没菜炒菜时,都是用筷子蘸两三滴,一年能吃一斤油,算很不错了,现如今,一般情况下,每人每年的用油量在十到二十斤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小说推荐:《我有一枚命运魔骰》《锦宫春暖》《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》《官人官色》《欢迎来到我的地狱》《死灵法师在末世疯狂屯兵》《下乡妹妹高考回城[七零]》《红楼之平阳赋》《穿越万界:神功自动满级》《三塔游戏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