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书屋】地址:shuwu.org
●一发发火箭弹发出像撕裂棉布一样的声音,呼啸而出;紧接着,远处的目标区腾起一片火光,响起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。
●一个连长说:“采取这个方法,一个小分队只需背上火箭弹、简易瞄准装置和电源即可隐蔽接敌,快速发射,及时转移,这无疑是实施近战、偷袭和敌后游击作战的理想打法。”
●一枚四○火箭弹呼啸着钉在1辆苏制依斯2重型坦克上,轻轻松松地将数十毫米厚的装甲钻了个洞。
●装备发展新型火箭炮装备部队
1959年3月,北国边疆依然天寒地冻,寒风凛冽,国家军械靶场上却气氛热烈。我军新研制出的数种野战火箭正在这里进行综合实验。
一发发火箭弹发出像撕裂棉布一样的声音,呼啸而出,紧接着,远处的目标区腾起一片火光,响起阵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。
看着各种火箭弹一发接一发地飞向天空时,张爱萍副总参谋长、陈锡联司令、苏进副司令等领导也同工作人员一样,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,不断鼓掌叫好!
20世纪50年代末,中央军委、炮兵总部提出突击发展火箭武器,要求军工部门在最短期间完成野战火箭序列研制。承担研制任务的工厂、科研单位积极性非常高,在几个月的时间内,有的项目搞出了方案,有的项目试制出了样品。
1959年1月16日,炮兵陈锡联司令员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,对工业部门提出的军、师、团属三级野战火箭的方案进行了审查。
会后不久,根据总参首长指示,于3月份将几种野战火箭的样品集中到国家军械靶场进行综合试验。为了检查各工厂的准备情况,2月份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率工作组到东北地区几个工厂进行检查。
为了交流火箭试验的经验,试验期间,召开了技术经验座谈会。试验结束后,由张爱萍副总长、总军械部王树声部长和陈锡联司令员主持召开了现场会议,研究进一步促进研制工作的措施。为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,确定东北地区的几个工厂集中力量研制军级大威力火箭;太原和西安的几个工厂集中力量研制师、团两级火箭。这样调整后,有力地促进了研制工作的进展。
1959年11月,为了向中央、中央军委首长汇报火箭和火炮的研制成果并征求部队意见,在宣化靶场又组织了一次大型试验。参加试验的新型武器有师、团两种火箭,160毫米迫击炮增程弹、八二无后坐力炮三用弹等项目。
贺龙、徐向前、聂荣臻3位元帅,总部机关、国防科委、驻京部队的领导以及国防工业部门、科研单位的负责人等近200人参观了这次试验。
试验就要开始了,试验场上突然狂风大作,漫天的黄沙席卷而来。无遮无掩的试验场上立刻飞沙走石,狂风吹得所有人都睁不开眼睛。
首长们有的转过身去,有的竖起大衣领,依然坚持着听工作人员的汇报。工作人员在风里扯着嗓子继续汇报。但是,风太大,风声掩盖住了工作人员的声音,首长们也被吹得有些站不住了。于是,工作人员向首长们建议,到汽车上继续汇报。这样,首长们才走上汽车。
狂风肆虐了好长时间才停息。几位元帅走下汽车,贺龙摘下墨镜,擦了擦,看到不远处威风凛凛的火箭炮车,来了兴致,几步来到炮车前,向工人和战士详细地询问武器的试验准备情况,并同他们一一握手。然后,贺龙元帅等还兴致勃勃地操作火炮。看到火箭炮的定向器自由升降,贺龙禁不住哈哈大笑。
炮兵副司令员赵章成对迫击炮三用弹特别感兴趣。这个我军的“神炮手”是老炮兵了,他发明的迫击炮平射法在数次战斗中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。对这种新型炮弹,赵章成爱不释手,反复操作了好几遍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